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北建大在行动】Bucea’s图说疫情(2020.0307)

今日看点:

Ø  3月6日,26省区市新增病例为0,湖北省除武汉市外实现确诊病例0增长。

Ø  对世界各国非源地确诊病例进行了热点分析以及聚类与离散值分析;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累计确诊病例在日本、伊朗与意大利呈现一定的聚类和热点现象。

Ø  推出世界综合分析专题,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多国感染率已超过或接近中国,需加强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一、全国疫情空间分布和变化

截至3月6日的中午12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共23690例,较昨日有小幅减少,累计确诊80718例。目前累计确诊病例数量最多的仍然是疫情发源地湖北省,达到了67592例,远高于其他省市。具体如下图所示:

截至3月6日中午12时,各省共有145例新增患者,相比昨日有小幅增加。其中主要来自于武汉市,新增确诊有126例。其次是甘肃省,新增确诊有11例,均为外国输入病例。具体如下图所示:

截至3月6日中午12时,全国共有53983例病例得到治愈,已连续21天有上千人治愈出院。当日全国新增治愈病例达到了1607例。从分布上来看,以湖北省各市的治愈患者数量最多,湖北全省达到了42054例,预计总治愈病例仍将持续增长。具体如下图所示:

截至3月6日中午12时,全国共有3045名患者在这次疫情中死亡。当日共有29例患者病逝,较昨日有小幅减少。其中疫情发源地湖北省最多,累计达到了2931例。其次是河南省和黑龙江省。其余各省市则相对较少。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世界各国累计确诊病例非源地热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世界各国确诊病例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挖掘。同时,考虑到中国作为疫情源地,其较大的病患基数可能会掩盖其它地区的空间分布关系,因此,本次进行了非源地的世界各国热点分析以及聚类和离散值分析。

下图是世界各国累计确诊病例非源地热点分析结果。下图中越接近红色的部分代表着高确诊人数的热点区域,相反,越接近蓝色则代表着低确诊人数的热点区域。可以看到,截至3月6日,在东亚地区,主要是日本、韩国形成了显著的高确诊人数的热点区域,意味着这些地区的治愈人数在除中国以外的地区相对较多。

在聚类与离散值分析中,红色区域代表国家本身具有较高的数值,同时周围要素拥有相似值;反之,蓝色区域的国家本身数值较低,且周围观测确诊率值也较低;黄色区域的国家相对于周边地区确诊率值较高。结果如下图,可以看到日本形成了显著高值聚集。伊朗、意大利与周边国家相比,确诊病例较多,也有一定的聚类现象。其余地区无明显的聚类或离散值现象。

三、世界各国疫情综合分析专题

目前疫情在世界多国出现了扩散的趋势,我们推出世界疫情专题综合分析。

截至3月6日中午12时,除中国以外,世界各地累计确诊病例数量最多的仍是韩国,达到了6593例,较昨日增长了1827例,增长速度较快。其次是意大利、日本、伊朗等国。同时,伊朗的治愈病例最多,达到了739例。意大利的死亡病例数量最多,达到了148例。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世界各国累计确诊病例分布图来看,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的累计确诊病例数量最多,疫情最严重。同时西欧、中亚、北美、东南亚等一些地区也有较多的确诊病例,在多国出现扩散趋势。非洲大部分地区目前暂无确诊病例。具体如下图所示:

截至3月6日中午12时,世界各国共有2518例新增患者,且分布非常广泛。其中主要来自于韩国、意大利与伊朗。具体如下图所示:

同时,我们计算了截至3月6日中午12时世界各国的疫情感染率。

从感染率来看,中国由于采取了及时的疫情防控措施,总体感染率并不是最高。韩国感染率已超过中国。此外,意大利、伊朗、冰岛、挪威、日本的感染率则与中国十分接近。对于有以上国家出行计划的人群,有必要提高防范意识。同时需要防范来自外国的疫情输入。具体如下图所示:

截至3月6日中午12时,世界各国共有55744例病例得到治愈。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治愈率最高,超过80%。其次,埃及、澳大利亚的治愈率较高。其余地区的治愈率则较低。具体如下图所示:


Bucea图说疫情小组招募通知

因实时疫情分析需要,同时按照《北京建筑大学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科研工作的倡议书》中要求,积极发挥学校建筑、土木、环境、能源、测绘等学科的科研优势,开展COVID-19科研联合攻关,Bucea图说疫情小组诚邀全校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加入,不限院系和专业,尤其欢迎具有以下专业技能和研究背景的学生加入(以下仅为参考,不作为依据):

(1)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中外重大危机事件政策对比分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

(2)传染病动力学预测模型研发与应用,如:SIS、SIR、SIRS、SEIR以及SEIRS等(理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优先)

(3)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具有网页数据抓取能力,Python、Matlab编程开发经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优先)

(4)熟悉ArcGIS软件制图,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有较深的理解(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学生优先)

(5)新闻稿撰写、宣传(不限专业)

(6)图片美工,熟练使用Photoshop等软件(不限专业)

招满即止,期待您的加盟,共同为抗击疫情添砖加瓦。


Bucea_图说疫情组已经在北建大官微上线十五期:

2020年3月6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3月5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3月4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3月3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3月2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3月1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9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8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7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6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5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4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3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1日 Bucea’s图说疫情

2020年2月20日 Bucea’s图说疫情





联系邮箱:caoshisong@bucea.edu.cn或337931868@qq.com(优先),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专业+Bucea图说疫情”,如能附带学术简历更好(可简单介绍参与过导师的科研项目)。






团队介绍

组长/总负责:杜明义

组织协调:冯永龙、李晨

技术人员:蒋捷,张红平,郭贤,曹诗颂,蔡一乐,彭自强,师欣洋,郝杰,刘瑞光、李雪莹,魏健龙,姚天琪,孙雨晴,陈靓,张越杰,王研,顾丹钰,高思宇,袁田玉阁,商端洋,吴彧霄,封惠雯,蔡正龙,王文梁

杜明义(测绘学院院长):新冠病毒肆虐,国人抗疫正酣。为了辅助国家宏观抗疫决策和群众对疫情蔓延分布的直观了解,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组织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优势,利用权威疫情数据,制作并在北京建筑大学公众微信号上发布每日“图说疫情”分析报告,供政府部门和公众参考。这一工作既为国家抗击疫情提供依据,也提高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通过时时关注、分析疫情数据,大大激发了学生“四个自信”、“爱党爱国”情怀。

蒋捷(测绘学院教授):对疫情时空分布进行科学分析与表达,能够直观反映疫情发展态势,为疫情的现状监测、趋势分析、防控决策等提供支持。测绘学院的同学们基于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施能力开展“图说疫情”研发与服务,做到了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体现了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掌握大数据融合分析、多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智能决策支持等相关知识技能,今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冯永龙(测绘学院党委副书记):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心战疫。测绘学院师生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优势,形成了“Bucea's图说疫情”精品系列,并每日进行更新。师生们将自身的所学所用助力新冠病毒防控,用专题地图记录这场战役,讲述抗疫故事,进行数据分析,提供相关依据,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担当精神、使命意识,同时对同学们结合专业服务社会和提升创新能力也是一种训练。希望“图说疫情”更加广泛传播,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这个超级有爱有力的团队。

李晨(测绘学院团委书记):在共同抗疫的时期,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希望更多优秀的同学们加入到项目中来,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社会,打造“疫情防控地图”,为打赢抗疫阻击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商端洋(测绘学院地171本科生):正值抗疫阻击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很荣幸作为一名北建大的测绘学子能加入到“图说疫情”小组中,运用所学的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等专业知识,为抗疫阻击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坚守信念,疫情终将被战胜!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吴彧霄(测绘学院地181本科生):我很荣幸能加入到“图说疫情”的优秀团队之中,也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分析当前疫情情况贡献出一份力量,“黑夜无论怎么悠长,白昼总会来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封惠雯(电信学院电气181本科生):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让新到来的2020年多了一些纷扰。随着疫情的蔓延,这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灾难了。作为一名建大学子,我想尽可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我加入了图说疫情团队,做到实时关注,实时追踪。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一起加油!


专业背景介绍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测绘学科已发展成为具有4个本科专业(测绘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5个硕士授权点(领域)、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的北京市重点学科,在2012年和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2019年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学院现有“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工程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3个科研基地,2016年入围“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学院现有教师58人,博士学位教师达93%以上。其中教授14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高创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人、长城学者1人、拔尖人才2人、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

学院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及北京市重大项目,从首都新老十大建筑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超精密安装,从航空航天遥感到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相继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30余项。

 

所有专题地图仅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参考,不作为国界划分依据。


供稿:曹诗颂

编辑:李芸雅

责编:王洋

审核:杜明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